文献:Size evolution
跳到导航
跳到搜索
星系的质量增长都是inside-out 的,从而造成sersic指数的变化,size-mass relation的变化。 这种质量增长超过恒星形成,说明了merge。
- minor merge: r\propto M
- major merge r\propto M62
- arXiv:1202.5403 & 1202.5903
- 关于早型星系的size的演化在观测上有争论。有的说高红移的早型星系更致密(同等质量,size更小),有的说差不多。 这种观测差异很大可能上是由于观测样本的不同引起的。前者的样本往往是颜色选取的,后者则是形态选取的。
- 本地和高红移到椭圆星系的中心表面密度都趋向于常数,这个曾经被认为椭圆星系的增长主要是miner dry merge引起的。但这种增长可能解释部分统计上的效应,但不可能所有的星系都是这样长的,因为高红移观测到了有效半径(致密度小)很大的早型星系。
- 一个有意思的观测是早型星系的颜色梯度和致密度没有关系。
- arXiv:1201.1138
- K-band MODS in GOODS-North 得到星系的R50,R90 (Sextractor)和stellar mass(UBVizJHK,星族合成), 0.3<z<3
- 通过模拟发现尤其sersic n~4的星系,其实测size比内禀size系统的偏小不少。
- 改正后发现,星系的size - stellar mass relation基本上没有很强的红移演化效应
- 应该是1202.1138
- 新出来一个会议文集,加了张图,luminosity ratio as function of redshift,luminosity ratio 用的是总光度比上固定2.6kc里面的光度来argue size evolution的很弱。
- size 的environment dependence arXiv 1109.5698
作者: Michael C. Cooper 数据:Deep3 中等红移(z~1)高密度环境(cluster)中,红星系的size显著大\Delta Re = 0.5 kpc
- 别人都没有发现,结果存疑问。
- 关于QSO和cluster的关系的讨论,与主题似乎无关,但是对我有用,Mark一下